碳排放統計核算數據基礎差
四是
碳排放統計核算數據基礎差。我國在建立碳
排放權交易試點之前,沒有企業(yè)層面的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統計體系,因此各試點在起初均面臨沒有數據的困境。大部分試點通過對歷史排放數據進行摸底來獲取部分數據,但這些回溯的數據相對質量較差,根據這些數據制定的碳排放權試點
政策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,例如碳排放總量設置過高、碳排放基準值設計不合理等。
五是碳
市場透明度較差。市場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公開透明的市場環(huán)境,透明的市場才能吸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其中。
碳市場作為政策建立的市場,其透明性往往取決于政策制定者的設計以及信息公開度。目前,大部分試點均存在透明性較差的情況,包括納入企業(yè)排放數據的統計、排放配額總量的確定、具體配額分配的設計方案和分發(fā)情況、交易數據的公布等方面。大部分試點的表現均或多或少存在缺失透明度的
問題。透明性差有兩方面原因,一是政策制定者自身尚未完全明確具體政策方案的設計,導致相關方案或資料往往到最后一刻才發(fā)布;二是有的地方政府不愿意把相關數據公布于眾。
六是市場監(jiān)管標準不一,體系有待健全。市場監(jiān)管包括兩方面內容,一是對市場參與方資質的
認證、管理和監(jiān)督;二是對交易行為的監(jiān)管,包括對內幕交易、市場操控等違規(guī)行為的識別、防范及處罰等。目前各試點對
第三方機構的資質管理存在標準不一、相互間缺乏互認、部分機構能力弱等問題。未來,需要在第三方資質管理、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統一規(guī)劃,加強體系建設。關于交易監(jiān)管方面,當前各試點雖然在管理辦法、交易規(guī)則中有所涉及,但內容過于籠統,缺乏操作性,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、完善。